決明子
本品為常用中藥,始載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上品。原名決明。
別名:馬蹄決明,草決明。
來源:本品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。多為栽培。
產地:全國各地。
性狀鑒別:種子類圓柱形,似馬蹄,兩端斜截,一端有小尖(種臍),長5~7毫米,直徑2.5~3毫米,表面棕色褐色或青綠色,平滑有光澤,兩面各有一條顏色較淺的條紋,質堅,不易破碎,橫切面可見胚乳灰白色至淡黃色,子葉黃色或暗棕色,強烈折迭而皺縮。味淡微苦,嚼之有豆腥氣。以顆粒均勻,飽滿,棕褐色者為佳。
主要成分:含大黃酚、大黃素、蘆薈大黃素等到蒽醌衍生物。
功效與作用:由于有消炎和瀉下作用,故能祛風熱、明目、通便,其明目作用還可能與所含的胡蘿卜素(甲種維生素類物質)有關?,F(xiàn)代實驗還發(fā)現(xiàn)決明子有降血壓作用。
炮制:炒用。
性味:甘苦咸,微寒。
歸經:入肝,膽經。
功能:清肝益腎,明目,通便。
主治:頭痛,目赤,昏暗不明,內熱便秘。
臨床應用:本品廣泛用于眼科。無論內眼或外眼炎癥,只要無禁忌證(如泄瀉、低血壓等),在方劑內加入決明子一味,都屬有益。但現(xiàn)代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外眼炎癥。
1、用于治療由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、羞明、多淚(急性結膜炎、流行性角結膜炎)。一般配菊花、木賊、黃芩等,如急結炎方;癥狀較劇烈者則須配柴胡、黃連、防風等,方如決明子湯。
2、用于治療用肝陽上亢所致的高血壓頭痛。單用決明子15g,或配夏枯草15g,或配鉤藤、白疾藜各9g,水煎服。
3、用于治療便秘(兼有目赤、口臭、小便短赤等熱象者較適宜)。可配淡竹葉、瓜萎仁各9g,水煎服。
此外,傳統(tǒng)經驗認為決明子在清熱當中,又略帶補性(可能與含有甲種維生素類物質有關),能滋益腎水,故亦用于腎虛所致的頭痛目暗(屬某些內眼病),但須配杞子、甘菊花等。
使用注意:有泄瀉和低血壓者忌用。
用量:4.5~24g,常用量9~15g。
處方舉例:決明子湯:決明子(炒黃)9g,柴胡9g,黃連6g,淡竹葉9g,防風6g,升麻3g,細辛1.5g,菊花9g,甘草3g,水煎服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