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發(fā)性痛經是指月經期在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存在時發(fā)生下腹痛為主要癥狀的病癥,常伴“痛引腰骶”的癥狀。多見于婚前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生,部分痛經女生因劇痛影響生活、學習、考試和活動。
推拿治療原發(fā)性痛經主要是運用傳統(tǒng)推拿方法,其特點是經穴按揉法和摩腹療法。脊柱推拿配合傳統(tǒng)推拿治療,其特點是腰椎改良斜扳法、腰骶擦法與經穴按揉法、腹部摩法相結合,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。
診斷標準
1.經前或經期出現周期性的下腹痛兼痛引腰骶(下腹痛并放射痛至腰骶部,挺腰不直或腰脊柱側彎;或下腹痛和腰痛隨體位改變而加重,腰棘突偏歪、棘突棘旁有壓痛),嚴重時伴面色蒼白、出冷汗、手足發(fā)涼、惡心嘔吐、腹瀉,甚至因劇痛暈厥。無腰部急性損傷史。
2.婦科及B超檢查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。
3.好發(fā)于青年未婚女性。
適應證
功能性痛經(主要適宜于實證痛經,即中醫(yī)辨證為氣滯、血滯、寒滯或熱滯)。一般為16~25歲,未婚,月經周期基本正常,經前或經期第1~2天下腹脹痛或冷痛,常伴有腰痛腰酸及挺腰不直者。
禁忌證
繼發(fā)性痛經(繼發(fā)于子宮內膜異位癥、子宮肌瘤癥、盆腔炎癥、子宮頸狹窄等)。
技術操作方法
一、操作步驟
分為解痙、調整、通絡、化瘀四個步驟。
1.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痙攣(解痙)
患者呈俯臥位,在腰肌痙攣(或棘突偏歪)部位、腎俞穴和八髎穴,施以輕柔的手掌按揉法,約5分鐘。
2.改良斜扳法調整腰椎后關節(jié)(調整)
①患側下肢屈曲髖膝,健側下肢自然伸直,醫(yī)者面對患者而立;醫(yī)者一手置于患側肩前部,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,手指置于調整節(jié)段棘突而定位。②腰部小幅度緩慢旋轉至腰椎最大活動度,并使調整節(jié)段處于扳動支點位,再給予3°~5°的手臂常規(guī)推扳力,常聽到“喀噠”腰部彈響聲(或雖無彈響聲,但手指感到后關節(jié)錯動感),提示調整成功。
3.腰骶部位疏通經絡(通絡)
患者呈俯臥位,在腰肌痙攣(或棘突偏歪)部位、腎俞穴、大腸俞、八髎穴等,施以直線擦法,以腰骶部位有透熱感為度。
4.小腹部位理氣化瘀(化瘀)
患者呈仰臥及屈膝屈髖位,在氣海穴、關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,約5分鐘;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,約20分鐘,以小腹部位有透熱感為度。
二、治療時間及療程
經前2周開始治療,隔日1次,每周3次,每次30分鐘。連續(xù)3個月經周期治療。
三、關鍵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
1.使第4腰椎關節(jié)突關節(jié)等調整節(jié)段處于扳動的支點位,并實施兩手相反方向3°~5°的手臂常規(guī)推扳力。
2.在腰骶部大腸俞與腰陽關的橫向連線上,上、次、中、下髎即八髎穴的縱向連線上實施“直、長、勻”擦法。
3.在臍下的小腹部實施不間斷的全掌摩法,直至小腹部有透熱感。
四、注意事項
1.飯后1小時內接受推拿手法操作,會引起胃脘部不適。
2.推拿操作前宜排一次小便,若留有小便甚至膀胱充盈則推拿操作時會感到不適。
五、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
1.可出現皮膚刺激性疼痛,尤其是首次推拿后容易發(fā)生。初次推拿后若不刺激皮膚一般就沒有皮膚疼痛感。若皮膚疼痛感明顯,可用溫熱水沖洗而緩解,也可不用任何處理,1~2天后該皮膚刺激性疼痛就自行消失。
2.正值經行腹痛而經血及血塊滯而不下時,手法治療后可使瘀滯難下的經血過快而下,少數患者可出現冷汗、面色蒼白等輕度虛脫現象,應及時停止推拿操作,并使患者仰平臥、保暖、詢問情況以及觀察心率血壓等,對癥處理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